英雄联盟 分类>>

美国LoL最新赛事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从全球化中受益匪为什么要搞逆全球化?

2025-04-20 14:54:5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LoL最新赛事-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

美国LoL最新赛事 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从全球化中受益匪为什么要搞逆全球化?

  当然,苏联兴起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与美国代表的另一种殖民地解放模式和思想在竞争。美国是扛另一杆去殖民化大旗的另一个阵营的领头羊。苏联扛得叫无产阶级与国际主义大旗,美国扛得叫自由贸易与国家主义的大旗。它们至少在二战以前的二十世纪上半叶,都是殖民地独立运动的两杆旗帜。无非是苏联以列强末流倒向第三世界获得了国际能量,而美国是靠列强殖民地独立,形成了始终无法整合的欧洲已经难以企及的,千万平方公里宜居国土和统一市场的超大国家,成了列强新的代表。

  世界国土面积,第一的俄罗斯大部分都是苦寒之地,人口也只是一亿级,也就是说无效经济国土规模臃肿,实际上没有那么大规模。第二的加拿大是一样的,人口更是区区3000多万,实际规模更小。而处在黄金纬度,有效经济面积能够养活大规模人口的,其实是排名第三、第四的中美。即使如此,中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占比也很高,有效经济面积也只有半数左右。当然,还有印度这种国土面积不算特别大,但有效经济面积占比比较高的国家,其规模也不容小觑。

  一二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工业革命后,人口规模触顶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峰值后,接连发生的欧洲列强间的内耗。欧洲原有的本土-殖民地模式统治惯性,因为本土实力杠杆的骤然断裂,而在二战结束后陷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运动和以美国为首的自由经济运动的双重包围中。殖民地解放运动,因美、苏两国背后所代表的全球政治诉求,轰轰烈烈,手起刀落。大英帝国解体,东欧成为苏联的附庸,西欧成为美国的附庸,西方世界迅速完成了后殖民地时代的洗牌。然后就是冷战时代,美、苏两种阵营、两种理念的对抗。美国胜了,苏联败了。

  但苏联自己出问题了。苏俄是以国际主义理念捏合为苏联。可苏联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反复摇摆,不清不楚,又开始陷入了类本土-殖民地的主体-外围的差序疆域的迷思之中。它的盟友,也成为了它过度汲取而给不不出实际援助的对象。加上苏联这套理念,似乎也没有找到解决阶级固化的历史钥匙,少部分无产阶级变成特权阶级后,要求将生产资料私有化以为个人确权,苏联最终又倒向自由经济运动...如此摇摆,苏联已经失去了其作为阵营领袖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原本就是在去殖民化运动中拼凑而成,再次瓦解消失也可以想见。

  所以二战后,美国趁英国生病还没没恢复,连菲律宾这些殖民地都是主动舍掉的,直接掀起西方内部的去殖民化浪潮,让各大英属殖民地板块纷纷独立,直接给大英帝国拔了管子。然后,殖民地模式没有了,美国要怎么搞新霸权模式呢?金融,进一步放大金融的暗中掇取功能。经济上,在全球金融结合自由贸易上进一步探索。政治上,把英国对付欧洲列强的离岸平衡用到全世界,通过控制全球航线中重要的岛屿、半岛、海湾、港口、海峡,用海岸线干扰、围堵、制衡陆地大国。政治上其实是表。经济才是里。只要有钱,军事基地、盟友,都是可以花钱砸出来的。

  美国没有足够的人口规模以容纳全产业链,只能将产业下游作为利益筹码甩给外围盟友。毕竟整个美西方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才刚刚和中国人口持平。何况,资本主义带来的垄断加剧后,是天然抑制人口发展的。资本主义虽然容易带来高收入,但高收入是来自高产出,高产出又是高竞争刺激出来的。收入虽高,但就业岗位的供给控制,才是刺激竞争的赢者通吃的资本主义核心逻辑。发达国家的工资福利好,无非是国家整体外源性输入利益够庞大,发达国家平台整体高于第三世界平台,但其内部的层级架构仍然遵循资本主义层级逻辑。

  因此,资本主义的岗位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保就业也历来是这类国家的民生重头。如果说社会主义国家是用匮乏作为发展代价,那么资本主义恰恰相反,是用过剩作为代价。失业、投资失败、企业与个体的破产,持续存在,他们就是最直接的代价,只是被社会失焦,将失败归于个人能力。但它们本身承担的是社会用过剩来追求整体满足的代价。总有这种人要存在来承担代价。当过剩达到峰值时,这类个体牺牲也就会达到峰值,大幅削弱社会整体的产出积极性,经济周期进而出现。克制经济周期,也是这个时代阶段的一项重要调节对象。

  美国在六七十年代把中东的几个产油大国给拉拢过去,许以共享美元的好处,于是中东国家就规定只用美元结算石油。后来有过不想和美元站一起的中东政权,都被美国给拔了。其实美国自己也是油气生产大国,日本当年大二战时就是向美国买石油。美国参战后有了阵营不给日本人卖了,日本人于是提前从美国囤了几年的石油,然后一路向南打,找油田,所幸没找到。美国和中东合作后,基本就减产本国石油,从产油大国变为了买油第一大国,也是给中东的盟友让份额。

  直到奥巴马时期,眼见小布什给石油美元续命像是白忙活了一整,国内又爆发经济危机,美元和石油也挂不牢了,这才一个华丽转身,到了特朗普拜登,竟然又成了油气出口第一大国。21世纪石油美元行将就木,美国想用什么和美元挂钩呢?就是美国一家独大,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当代高科技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芯片。这个东西,所有国家都和美国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差距,又几乎是现代社会任何消费品不可或缺的。现在但凡是个用到电池的产品,生活中使用的日常用品,众多几乎没有不用到芯片的,无非是手电筒里都有电源芯片。更何况手机这种当代人人都要用、却只有美西方联盟才能生产的全球刚需收割机。可偏偏这个时候,东大跳了出来,说我们也要搞芯片,这都是后话。

  说回上个世纪后半叶,石油和美元挂钩之后,美国的霸权战略见了奇效。因为苏联也是全球数一数二油气输出大国。苏联能够和美国竞争的核心资源之一就是能源。美国从金融上武装了中东石油,等于是让欧洲降低对苏联的能源依赖,这是瓦解苏联的重要一步。当然,另一个大国从东边倒向美国,让苏联在地缘战略上腹背受敌,绵长的国境线上处处都是需要砸钱的大窟窿,而来钱的路子却被美国越缩越窄,苏联最终想和美国乞和,换来的是地缘围剿。分出来的俄罗斯也想和美国彻底和解,换来的是克林顿当面的嘲笑。

  然而,说到底,苏联的口头国际主义,还不如西方的自由贸易带来的全球化更“international”。英特纳雄耐尔理念,最终竟无一物比因特网更加落地化。苏联除了石油和军火外,提供不了消费品、粮食给盟友,却还想让盟友做它的屏障。那么,美国承诺东欧加入北约提供武器和保护,供给低价石油,供给美洲大陆吃不完甚至都卖不完的大量粮食,再加上美西方的高端消费品和美国亚洲盟友的中低端消费品,而且可能还会转移一两项小产业或个把大企业到欧洲人口极少的小国,但这样的产业或企业就足以带动当地的全面就业和国家换汇与对外贸易的需求,谁不愿意跟着这种霸主,而是连“自行车”都给不出苏联呢?

  苏联解体,最后一个虽然弱、虽然小的独立于并对抗美国盟友体系的霸权圈子,消失了..冷战结束,后冷战时代,只有一百多个一盘散沙的一众第三世界国家,和与美国绑在一起、围绕着美国的美西方盟友圈、跨国生产集团,只有美国的陌生人与美国的朋友这两个层级的区别了。美国盟友圈生产的产品,贴圈子里任何一个国家的品牌,然后可以以最优势的价格卖到任何一个非盟友国家,抢占当地的市场,抑制当地的生产,让这些国家也异常依赖美西方发达国家圈的供应,而不敢挑战这个发群。这其实是一种倾销逻辑。当然,个别天然威胁美国盟友,为了自身政权存活而死撑的刺头国家除外。

  或者说,俄罗斯是美国用来分化欧洲,制造欧洲矛盾的。如果不是苏联一度对美呈现出战略压制优势,美国也不会让中国这个用来分化亚洲、制造亚洲矛盾的标靶轻易进入美元体系。苏联倒了后,中国韬光养晦,坚持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坚持用庞大市场去讨安于西方的产业资本,加上美国当时将维系石油本位的美元霸权的焦点放在了失去苏联制衡的欧盟崛起,于是精力转向中东,其实是要打掉来自盟友的欧元的威胁。因为欧洲与中东临近,一旦欧元在中东排挤美元,美元霸权一样会被动摇。

  其实夏朝文献太少,但如果我们看夏朝龙山时代到二里头时代的黄河中下游聚落总面积的锐减程度和超大型聚落数量的减少程度,就会知道其实夏朝的国家革命也是异常惨烈的,比秦汉的行政革命不遑多让。但秦汉构建了行政统一后,通过霸道与草原族群竞争,最终汉唐等少数强势时期又构建起一种泛东亚的王道局面。也就是说,霸道和王道,是螺旋进阶,在更大维度上升维取代对方的。就像秦国统一之前,秦国的本部关西地区在春秋也是各种邦国林立,秦只不过是关西的盟主。但盟主搞着搞着就成了唯一的国家机器,进而又去更外围的中原逐鹿。秦对内地整合成功之后,汉又去外围搞外交纵横。

  汉整合成功后,经历了内部的乱局,最终将这些板块又凝聚到一起,到唐朝实行新一轮更大圈层范围的外交纵横...这就是原生文明的进阶态势——螺旋升级、震荡上扬。只不过,由于多个大型文明之间也存在一些代差和干扰,比如西方通过地理大发现突然连升几级,最后来到远东一度打断中华文明的正常推进进程。所以不同文明之间也存在类似于波的干涉。一方面自我上升,一方面互相干涉,这类似于物理的波粒二象性,大概也是一种文明哲学吧。王道、霸道乃至帝道,就在这之间交替螺旋。

  所以美国逆全球化,是因为站在美国的立场,当初搞全球化,反而把自己给捧杀了。搞本来作为国家工具的金融资本集团要对国家反客为主...美国以前喊自由民主,是真得有底气,但现在越来越双标。因为美国的金融资本一方面无法完全殖入中国这种国家的实体产业利益盘,一方面在国内又没有能够支撑它们的实体产业造血规模,它一边要对外搞美国优先、拳头说话不讲自由平等,一方面又坚持对民众宣传自由理念以限制美国行政上重归大政府的可能性...这样搞下去,无非就是美国之前赖以扛起全球旗帜的自由经济运动和国家主义理念同时受到美国自己的挑战。

  对内,外部增量利益萎缩了,内部的一些存量也会出问题。资本主义的逻辑就是发达国家有发达的企业平台带动高收入就业岗位。但中国作为价格屠夫,在一个又一个产业领域给发达国家的发达企业断奶,抢份额,发达国家就业岗位数量的压力就小火慢炖,最终也要爆发了。社会矛盾也是越来越尖锐。何况金融资本挣得狠,但挣得轻松,不创造那么多就业。所以金融资本拿到了入境的一手增量利益,对国内的再分配贡献却很小。金融资本原本是作为实体产业的润滑剂,作为增效手段而出现,现在反客为主,占了最大的盘面却没有匹配实业资本的需求。

  大殖民时代,本身就是地理大发现的产物。而后殖民时代,是西方的落潮期,是东方的回温期。这是历史性的趋势,不是只看到自己短短几十年时间视野的寻常人所理解的当下谁强点谁弱点的现象。美国说白了是继承了大殖民时代西方列强的衣钵,是西方列强最后的代言人,因此在殖民地模式刚刚瓦解的不到一个世纪内,在刚刚脱离了大殖民时代的全球皆茫然的人类未来制度迷思之中,短暂的形成了后殖民时代的,可能是技术代差消弭前最后一次西方最后一个代表,独自站在地球舞台中央的回光返照。全球化能成,是因为这个历史逻辑。而美国最终受不了全球化,是因为全球政治整合远远没到可以只有一极的地步和阶段。

  对于中国而言,构建区域霸权阵营尚不是短期可成。但顺着历史的方向,推动多极化,让美国在切割其他区域政治的同时,重回地缘政治掺沙子的冷战企图实现不了,就算是比较成功了...因为美国作为前殖民主历史余波的代言人,最怕看到的就是,地球重归区域整合趋势。因此,纵然多极化不可避免,美国也一定让新出现的竞争对手至少不是以整合本区域为先,这样海权对陆权的压制优势就可以一直保持。后殖民时代历史震荡中的下一个苏联,就不大可能会是美国而是它的对手。

搜索